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關閉選單
:::
文字大小:

免疫合併療法助晚期肺癌病患 望健保放寬給付條件

發佈日期:2022/04/08
收聽:
右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及立委蘇巧慧出席打擊「新國病」─肺癌免疫治療邁向新境界記者會。(陳瑾瑜攝) 右起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及立委蘇巧慧出席打擊「新國病」─肺癌免疫治療邁向新境界記者會。(陳瑾瑜攝)

(漢聲電臺 記者陳瑾瑜/臺北報導)

肺癌連續17年蟬聯國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堪稱最威脅國人性命的「新國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超過1萬6千多人罹患肺癌,屬晚期肺癌的患者更是逐年增加,一年將近9千人。但國內約有3成7的肺癌患者,因無驅動基因變異而無法使用標靶藥物,且國際建議的免疫療法卻又未納入健保給付。因此,臺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及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今(8)日上午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無驅動基因突變肺癌患者的需求,加速健保給付免疫合併療法。

根據本土研究,肺癌患者中約6成3有驅動基因變異,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目前健保也已給付到第三代標靶藥物,不過,無驅動基因變異的患者佔3成7,這些患者只能接受傳統化療,效果僅標靶治療的一半。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楊志新指出,國際間已將免疫合併療法視為晚期肺癌的標準治療指引,且證實可讓患者存活期倍增。但依現行健保給付規定,肺癌患者須符合PD-L1表現量50%以上的門檻,才能有條件單用免疫藥物,目前僅約2成患者符合健保用藥資格。楊志新強調,癌症治療創新速度很快,健保應加快腳步跟上世界潮流,肺癌患者的存活率才有機會提升、降低過早死亡率。

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國內曾有一名60多歲農夫,因背部突然莫名劇痛而就醫,竟確診肺腺癌第4期,由於傳統化療後效果不佳,經醫師建議自費搭配免疫藥物合併療法。賴俊良說,這位患者算是幸運的,在女兒急籌40多萬元醫藥費,讓父親在接受3個月免疫合併化療後,腫瘤明顯縮小,迄今約3年病情亦控制良好。

臺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及臺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均建議可從增加部分負擔、比照C肝編列專案預算,或從健保體制外,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基金,透過多元方式支持協助給付弱勢族群。

回列表
close open 漢聲廣播電台滿意度調查